


作者 | 刘景丰
2024年,中国出口规模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在这25万亿的出口规模中,东盟、欧盟、美国、拉丁美洲等是规模最大的几个市场。其中,2024年中国对东盟、拉丁美洲的出口分别增长了12%和13%,远超整体的增长水平。
与这个数据暗合的是,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爆发力,其中东南亚、拉美成为中国企业出海最热的目的地市场。对于出海企业而言,它们的步伐愈发坚定,躬身入局代替了纸上谈兵,高质量出海代替了蛮荒拓展。
但是,广阔市场之外,越来越多的挑战正在涌现——文化差异、贸易壁垒、本土竞争,诸如此类的困难如同暗流,隐匿在企业布局的汪洋大海上。尤其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的紧张加剧、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强,也为接下来中国与东盟、欧美、拉美等市场的贸易增添了不确定性。
未来藏在历史中。要找到2025年的出海方向,不妨回顾2024年的重要出海变化时刻。为此,我们再次穿针引线,用回顾的视角,在2024年霞光社发布的300多篇深度原创内容中,精选了数十篇精品内容形成合集,在年终分享出海者。
01.出海,是勇敢者的游戏
2024年的第一天,霞光社发布《出海人:我奋斗处,就是故乡》。这句话来源终于霞光社&霞光智库创始人何维在罗振宇2024“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的一段“独白”。对于出海人来讲,可能真正能回忆的故乡就是自己挥洒汗水的奋斗处,在2024年,它是热带岛国东南亚,是战火纷飞的中东,是富庶的欧美,亦或是地球另一端的拉美。

拉美市场的爆火,是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最耀眼的变化。
在《中国创业者在拉美:“百年孤独”下的互联网叙事》中,我们发现,从历史上看,拉丁美洲一直向硅谷和纽约寻求业务,但中国的创新,可能更适用于拉丁美洲的现实。当下拉美正在经历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阶段,其大致顺序可能是:第一,消费零售行业,包括电子商务及众多相关领域;第二,经济“基础设施”,尤其是金融科技和物流;第三,中小企业数字化,例如业务流程自动化的B2B软件;第四,硬科技、生物科技等,它们普遍需要很强的技术实力和较大的研发预算。这意味着,所有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商业模式,都值得在拉美再做一遍。
如果说拉美,是“世界上的最后一片蓝海”。那么巴西,就是蓝海中快速增长的“深圳”。《在巴西赚了5个亿,只想闷声发大财》讲述了巴西正以一块蓝海的姿态,孕育了无数出海人的征战热情。但同样的,巴西总是观察的人多、真正做生意的人少,多数商家站在巴西的入口外面踌躇,但没能做好踏入市场的勇气。
在拉美另一个受关注的市场是墨西哥。202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一度将墨西哥视为拉美最重要的出海目的地,但中国企业走进去之后,也会发现因文化差异、理念信仰以及社会制度带来的水土不服。《中国老板,卷不动墨西哥打工人》正是呈现这种磨合过程。
东南亚一直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桥头堡。但2024年,东南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资本是窥探一个市场变化的最好视角。在《沉浮录:东南亚VC挥别黄金十年》中,我们回顾过去的十余年,东南亚科技独角兽数量和投融资体量的变化,看到东南亚VC正在告别一个长达十年的黄金期,进入调整周期。但与此同时,东南亚的产业投资正在崛起。从新能源车、电摩出海,到小家电,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企业在这里寻找机会,乃至投资建厂。《电摩出海,东南亚向左,大马向右》《东南亚:小家电出海的天堂,还是噩梦?》是对这一市场机会的进一步解读。
当然,对于出海企业而言,便利的支付是交易的基础。2024年初,我们也深度走访马来西亚,感受疫情后的东南亚在线上支付上的进步。在《中国支付,渗入大马》一文中,我们记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度假游客、出海商人和南洋华人都聚集在马来西亚,并通过“支付成功”提升了大马内外商贸流通。
2024年,中东也继续保持热度。上半年3月和5月,霞光社创始人何维两次到访中东。并感受到了这里发生的“好运”。所见所想,在《霞光社中东行:好运,正在沙漠之地发生》进行了详细记叙。这两次走访,我们对中国企业建设新中东、发展新中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详解中东消费赛道:罩袍之下的市场机遇》文章中,我们看到,从营商环境成熟度上来说,沙特与阿联酋仍有差距,《中国企业,正排队涌入迪拜》对此进行了详细描述。但从市场潜力上来讲,沙特无疑更具吸引力与想象力。沙特消费市场有个典型的特征——虽然消费品牌的可选择性比较少,但是品类并不匮乏,几乎每种日用品都已经有来自欧美的头部品牌占据主流,因此,新消费品牌如果想后来居上,就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和差异化打法。《沙特女孩,大步迈向健身房》则具体讲述了女性运动健身带来的变化和机遇。

除了消费之外,中东大国们也在积极寻求通过发展科技产业,进行经济转型。《从石油到AI:中东经济转型的雄心》呈现了这些国家正把发展AI产业设定为一项国家战略,从算力、算法、数据、人才等各个层面构建自身优势的过程。除了发展科技产业,他们也在其他市场寻找机会。而中国,正成为中东资本的下一个投资大市场。《中东资本,在中国找未来》记叙了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在中国投资的变化过程。
除此之外,一些新的市场也格外受关注。比如在《中企涌向摩洛哥:热土、跳板与挑战》中呈现了,摩洛哥成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触达北美及欧洲市场的重要跳板;在《涌向匈牙利》中,记录了两国建立起“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后引发的出海匈牙利热潮;在《两个深圳人,决定去中亚创业》中,则讲述了两个创业者在中亚看到的机会,而且已经有超过30万人奔赴这片土地。
特朗普重返白宫,可能是对未来中国企业出海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在《重返白宫后,特朗普将如何冲击出海中企?》中,我们第一时间分析了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对中企出海带来的影响变化;更进步一来说,特朗普也将对出海墨西哥的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出海墨西哥的中企,被特朗普“明袭”》在采访多位墨西哥中企人员后预感到,未来中企在墨西哥的投资热潮或将降温。

特朗普在就职典礼上发表讲话。图源:CNN
也因此,关税成为未来企业出海必须要重视的大变量。《全球电动车市,正降临关税阴霾》则以汽车行业为例,讲述关税变化给我们带来的警示。而《2025,大变局下的出海新趋势》则系统梳理了2024中企出海的十大变局,以及2025年出海的大博弈、大机会。
02.全球化3.0时代,中国品牌大出海
2024年年初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由此,这一年的出海总基调也得以明确。在《两会观察丨2024企业出海如何不掉队?》中,我们通过梳理政策,看清风向,来帮助企业安心出海。
通过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海,我们得以看到中国品牌在海外的受欢迎度。《特写丨海外,抢购中国“二手车”》讲述了海外正在形成一个中国车“真空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一辆在国内售价三四十万元的汽车,卖到海外客户手里售价可以高达人民币六七十万元;而一些在国内售价七八十万元的新款车型,在海外更是卖到人民币一百五十多万元,价格比国内翻出一倍还多。一个具体的表现是,2024年8月在国内售价20万元左右的极氪X进入新加坡市场,售价高达百万元,《中国“高端车”,席卷新加坡》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汽车的智能化也成为全球车企的竞争点,尤其自动驾驶竞赛提速。《全球Robotaxi竞赛枪响,中国玩家需要提速》从萝卜快跑出海切入,讲述了全球自动驾驶市场的竞争格局或将迎来新的变化。
在汽车之外,更多来自中国的消费品牌,走向东南亚、中东、中亚等,《中国品牌,让东南亚感受“消费升级”》呈现了中国消费品对当地消费者带来的消费升级。而且,依托中国供应链的强劲优势,中国消费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创富神话,仍在继续。

随着中国企业加速走向全球化,这些“幕后英雄”——产业链企业也踏上全球化的新征程。
洛阳庞村是中国知名的钢制家具产业带。《从乡村作坊到全球大卖,洛阳庞村产业带如何弯道超车?》讲述了庞村从中国最大的钢制家具生产基地走向美国、欧洲、日本的过程。威海荣成是中国最大的房车产业带之一。《中国小县城,制霸澳洲房车》则深度纪录了荣成房车如何在澳大利亚打开市场,并推动中国房车走向全球的过程。厦门是中国重要的卫浴产业基地,《一线|中国闽南“卫浴硅谷”,国内海外“双开花”》通过实地探访,讲述了这里的卫浴产业集群如何从无到有,走向海外,并在国际市场上外销份额中占比极高的过程。
也有很多看似小品类的产品,结果做成了大生意。2023年,中国初创企业灰兔鱼生产的游标卡尺在日本热卖,拿下亚马逊相关类目“Best Seller”。靠着销售各类测量工具,灰兔鱼在成立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便进阶为日本亚马逊的千万级大卖。《中国产业案例出海记丨借力跨境电商,发掘MRO小品类背后的“大生意”》则讲述了其通过出海而成功的秘诀。
国产商用餐厨也有着相似的发展路径。从上世纪末起,就有许多中国企业试图将制冷技术远渡重洋,去美国挖掘商机。《中国产业案例出海记|破冰北美,国产商用餐厨设备的突围战》讲述了在发达市场,仍存在着许多未被满足的客户需求,主要是因为本土品牌价格过高,且市场选择太少。而中国工厂在经过了数十年的积累后,其制造力、产品力均已升级,伴随全球物流及供应链的进化,此时,他们开始走出去并迎来新机遇。
当然,我们也看到,这些通过出海进而做大做强的产业带,也给当地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双11黑五前,我们看见速卖通对一座安徽小城的改变》讲述了安徽宣城的服装产业带崛起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工贸一体”出海产业链的过程,其还带动当地超过1000人从事跨境电商相关工作。
而深圳,则正在从电子之城走向机器人之城。《海外中产,迷上深圳机器人》记录了随着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深圳的电子产业悄然变化,从电子之城到机器人之城的大转型。
品牌走向海外的同时,那些服务品牌的服务商们也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并越来越规范。《中国品牌出海路上的服务商网络,逐渐规范》一文,以跨境电商业态为例,讲述数十万的亚马逊中国卖家,通过专业的服务商,实现高效、便捷的品牌出海。不仅如此,AI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大数据收集和分析、柔性制造、用户驱动、精准定制等,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为企业走向全球化锻造内功。《AI驱动出海:中国品牌海外扩张新动力》是对这一现象的具体描述。

站在当下的时间点看,中国企业已经进入全球化3.0时代,而品牌出海也成为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在《全球化3.0,中国品牌的必答题》中,我们回顾了WAVE2024品牌全球化大会上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和观点盛宴。
03.跨境电商,在挑战中走向精细化
电商是2024年出海竞争最为激烈、也是变化最明显的一个赛道。
其中尤以直播电商表现最激烈。东南亚由于与中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相近的地理位置和正在释放的电商红利,正成为跨境商家寻求海外增长的重要目的地。为此,霞光社打造了“东南亚跨境风向标”栏目,记录和分析东南亚电商大变局。进入2024年6月以后,在大促的推动下,直播电商也开始突飞猛进,《东南亚跨境电商,热起来了》《直播,重塑东南亚电商》《TikTok Shop东南亚狂奔一年:内容电商的加速与爆发》等内容详细刻画了东南亚电商的变化。以TikTok Shop为代表的直播电商,扮演着整个东南亚电商发展的“发动机”角色。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2024年东南亚电商在快速走向成熟,不仅各个平台相继进入盈利,《Lazada实现盈利,东南亚电商竞争的逻辑变了?》《东南亚电商:平台实现盈利,未来靠什么增长》是对这一变化的具体分析。而且电商也越来越走向本地化、品牌化,在这过程中,一些商家也逐渐认清了东南亚电商市场,《越南,成不了中国跨境商家的退路》是在讲越南电商的独特性,也是在诉说东南亚电商的复杂性。
在北美,TikTok电商、Temu的命运最受关注。《TikTok夹缝生存记》讲述了尽管TikTok Shop美区在2023年底、2024年初“爆发”,但仍然命运波折,且一直面临“封禁”风波。面对这一现状,TikTok Shop也欲另谋他算,将美区成功的经验,复制到欧洲日韩这些发达市场。而与此同时,Temu和SHEIN在北美也并非顺风顺水。《TikTok之后,Temu和SHEIN在北美“遇袭”》记录了2024年4月,中国跨境电商平台Temu和SHEIN等平台被美国政府“盯上”,并将对“小额豁免”发货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在欧洲,2024年两场大型体育赛事“欧洲杯”和巴黎奥运会给了中国企业出海难得的机遇。借着这样的时机,许多中国卖家纷纷盯上欧洲市场。《跨境电商,决战“欧洲杯”》讲述了在拿下欧洲杯赞助商后,速卖通平台的足球用品销量2024年5月同比增长了80%,西、法成为5月足球销量最高的国家。除了足球外,泉州的运动鞋服、义乌的足球小摆件、小旗帜以及深圳的氛围灯、投影仪等也成为欧洲专仓近期的热销商品。网购行为越来越成为欧洲人的消费新趋势。
在中东,美团旗下的KeeTa在2024年正式登陆该市场。中东的本地生活平台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并且用户的消费能力较强,是一个相对来说容易盈利的市场。《美团掘金沙特》一文关注到,从2024年4月开始,美团旗下外卖平台KeeTa就在各大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在利雅得开展了本地化人才招募工作。根据数据平台Statista的估算,2024 年沙特外卖市场的总收入预计将达到 117.4 亿美元,外卖市场的用户渗透率将达到 44.2%,而沙特杂货配送市场的每用户平均收入为 627.00 美元。

除了平台本身,电商的基础设施也愈加精细化。而支付、物流是直接影响电商购物体验的两项基础设施。《跨境电商走向精细化,考验物流的时刻到了》关注到,在激烈的电商竞争背后,物流履约和消费者服务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全球电商行业的新一轮变革正悄然展开,跨境电商的供应链能力、履约能力与消费者服务能力,将决定未来的竞争格局。
04.对话时代弄潮儿,致敬出海人
2024年,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出海人,对话出海人。
这一年,我们深度对话了5位在科技投资、品牌投资、出海品牌打造等领域有深刻洞见的嘉宾。
吴世春在科技投资行业内已经扎根数十年。从连续创业者到投资人,身份的转变给了他更宽广的视野,也让其时刻站在潮头上,见证趋势的到来。在《对话吴世春:“我就是卷王”,但从不焦虑》中,他坦言自己的投资“心法”,并认为“现在,是中国新质生产力出海的大航海时代。”
天图资本创始合伙人冯卫东,从2002年起,22年只做一件事——研究消费品牌成长规律。在《对话天图冯卫东:我的二十二年品牌方法论》中,他认为中国已经到了品牌出海的阶段,现在中国制造的质量已没得说。随着越来越多掌握了品牌技巧的企业家开始去做品牌,过了某个临界点就集体爆发。到那时,Made in China就不再是一个偏负面的标签,会是一个质量又好、价格也合理的代名词。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是一位有用丰富海外科技产业观察、投资经验的专家。在《对话全球科创产业专家王煜全:盲目出海,十之有九要SI掉》中,他向我们表达了他对中国企业出海的一个理性观点:诸多中国企业出海是被动做出的选择,而被动就意味着大浪淘沙,九个都要“死”掉;只有主动去分析未来的政治经济格局的企业,才可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2024,是中国品牌出海的趋势最为鲜明的一年,去海外市场找增长、打造独特品牌成为许多企业的制胜法宝。这其中有一家企业,不仅打造了诸多现象级品牌和产品,还为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联想、美的等全球领先企业提供设计解决方案。它正是“佳简几何”。在《对话有色魏民:中国设计,如何打造世界品牌?》中,霞光社和魏民一起探讨了中国设计的崛起,如何通过设计去塑造一个绝对差异化的产品。此外,还聊到了他眼中的品牌、设计与全球市场。
当然,我们也关注那些默默无闻但又个性鲜明的出海群体。在《隐秘的出海人:中国律师,正走向全球》中我们看到,随着中国企业走向海外,面临的合规和诉讼增多,因此布局海外的律所布也越来越多,中东、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尤甚。中国涉外律师能为企业提供跨语言、跨时区、跨法域的服务,这正是跨多国运营的中国企业总部,在各个投资目的国面临不同的海外经营合规风险时所需要的。
另外一个隐形的群体是大厂人。《2024,大厂人“卷”向海外》从人才流动变化的视角看到,因为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公司也在密集开拓海外市场,出海求职热正持续升温,且还有很多增长空间。当大厂不再是互联网人的唯一目标,出海企业,或许成为他们寻求转型的新希望。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海外的陌生环境、动荡政局乃至战乱,都给出海人带来了巨大的身心挑战。《出海人的另一面:在炮火中,做着以命相搏的生意》讲述了在此起彼伏的地缘冲突,让走向世界各地的中国出海人,不得不重新认识战争的威胁,如何在战争中生存、维持商业的运转,是勇敢出海人的新课题。
人生如逆旅,从来不乏逆行而上的孤勇者。生活如此,商界亦如此。虽然寒风犹在,但一个人使劲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他的阳光。
欲了解更多关于出海商机和出入境手续,欢迎访问我们Permitly项目网站www.permitly.cn —— 专注于企业出海、个人身份规划与出入境服务的平台。


✅Permitly®️全球投资移居规划官为专注企业出海、个人身份规划及出入境服务的平台。平台作为众多出海中资企业、来华外资企业及个人身份规划的专业服务商,提供海外公司工商注册、ODI(境外直接投资)等境外资质办理、团体出境签证服务、保险采购、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及签证服务、个人因私签证服务、个人全球身份规划、个人全球资产配置等服务。📱详细业务咨询,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解锁全球美好机遇 !🌟
✅Permitly®️ is a service platform dedicated to global business permits, immigration, entry and exit services. As a provider of entry and exit services for the Team China and several provincial sports teams, Permitly™ offers services including global incorporation services, business permits such as ODI certificate for Chinese companies investing abroad, and group visas, insurance procurement, China work permits and visa services for foreigners, personal visa services for Chinese nationals, personal global identity planning, personal global asset allocation, and more. 📱For detailed inquires, please scan the QR code below to unlock a world of exciting opportunities in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personal identity plannin! 🌟

📌 Official Website: www.permitly.cn
🔗 Xiaohongshu | Facebook | WhatsApp Business确定?
免责声明:为了更高效地分享我们的最新见解,部分文章可能会采用机器翻译以加速多语言内容的制作。如果您发现任何不准确之处或认为有改进空间,欢迎通过电子邮件(hi@permitly.cn)向我们提供反馈和建议。
Disclaimer: To better facilitate the timely sharing of our latest insights, some articles may utilize machine translation to streamline the creation of multilingual content. If you notice any inaccuracies or areas for improvement, we welcome your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 via email at hi@permitly.cn.
版权说明:本篇内容仅供交流相关资讯。若因此导致您的权利被侵害,或有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我司,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删帖处理,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Copyright Notice: The content provided herein is for the exchange of related information only. Should this lead to an infringement of your rights or contain any illegal or non-compliant content, please contact our company. We will promptly take action to remove the post in question. Thank you for your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